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access_log每周回滚方法分割一次成access_log.1....
阅读量:712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86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在服务器用rpm自带安装的http,日志的格式都是每周会自动access_log.1 、access_log.2依次类推 似乎直接到access_log.4只有一个月的

 

而如今是tar安装的http access_log、error_log都是直接一个文件生成的 每次打开都好费劲

所以也想调整为何默认安装的那形式的日志分割的模式;

 

使用系统的logrotate 工具来回滚日志:

在/etc/logrotate.d/下建立一脚本文件apache,内容为:

/usr/local/apache/logs/*log {

 missingok
  rotate 10
  daily
 notifempty
 sharedscripts
 postrotate
     /bin/kill -HUP `cat /usr/local/apache/logs/httpd.pid 2>/dev/null` 2> /dev/null || true
 endscript
}

或:

在/etc/logrotate.d/下建立一脚本文件http(似乎是默认rpm安装的格式建立名称为http,再研究中.....),

/var/log/httpd/*log {

    missingok
    notifempty
    sharedscripts
    postrotate
        /sbin/service httpd reload > /dev/null 2>/dev/null || true
    endscript
}

生成日志的格式为:access_log.1 access_log.2 error_log.3 .....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error_log.1 error_log.2 error_log.3 ........

比较第一种比较适合24小时工作的apache服务器,第二种适合24小时都有访问量的apache 站点,因为第二种方法有可能会导致apache 挂了。

 

 本文转自 holy2009 51CTO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blog.51cto.com/holy2010/432039

转载地址:http://inse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jmeter学习指南之快速玩转16个逻辑控制器
查看>>
从Java视角理解系统结构(一)CPU上下文切换
查看>>
加强版俄罗斯
查看>>
Linux装gcc经过
查看>>
Cesium 加载天地图
查看>>
Respond.js让IE6-8支持CSS3 Media Query
查看>>
Ajax
查看>>
VBA笔记
查看>>
iOS逆向之自动化重签名
查看>>
java 读取pdf、word、Excel文件
查看>>
递归处理vue菜单数据
查看>>
html5 图片热点area,map的用法
查看>>
Java集合框架知多少——干货!!!
查看>>
P2030 - 【BJOI2006】狼抓兔子
查看>>
【随想】关于图灵机
查看>>
echarts 通过ajax实现动态数据加载
查看>>
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之比较
查看>>
Pig调试环境
查看>>
Python连接MySQL数据库
查看>>
BZOJ2815:[ZJOI2012]灾难(拓扑排序,LCA)
查看>>